|
世界變得愈發狂躁了,一切都成了牟取錢財的商品。色情、鬼怪、打斗、兇殺等以牟利為目的偽文學作品充斥市場。純文學作品就像幾根在茂盛的罌粟花叢中的小草,艱難地生長著。 文學本是人學,是人內心情感的抒發,是對美好的頌揚和對丒惡的鞭撻,是對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的描繪和提煉,是將對事物至情至性的體驗和感受訴諸筆端。文學本是精神世界的慰藉和良藥,文學是貼心的,向上的,高貴的。 如果文學一味以低俗的面目去迎合低級趣味的需要,文學成了以賺錢為目的的商品,那么,文學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。 很多人以寫字謀生,譬如巴金,巴爾扎克等中外大文豪。但他們是以高度的使命感在描繪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和喜怒哀樂,他們賣文求生的每一個字都源自于他們的良心,文學是他們精神的需求和社會責任感的體現,他們不會為了金錢出賣自己的靈魂。 如果以賺錢為目的去寫作,巴爾扎克就無法創作出被譽為“資本主義社會百科全書”的《人間喜劇》,不會有莎士比亞的悲喜劇和十四行詩,不會有泰戈爾的《飛鳥集》和《新月集》,當然,也不會有中外文學史上琳瑯滿目璀璨無比的文學作品了。 文學是作家對人類命運最深厚的關切和思考,是對人性中美德的傳頌,是對人性中劣根性的揭露和矯正,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食糧。因此,文學是不朽的。 一切以嘩眾取寵、賺錢為目的的偽文學作品,固然會為寫手帶來名利雙收,即便不成為精神垃圾或鴉片,但充其量是鼓噪一時的小丑,很快就會煙消云散。 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",普天下的人都會為利益奔波忙碌。但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,是在追逐物質利益的同時,更需要有一盞精神上的明燈照亮自己的前程;需要用文字抒發內心的喜怒哀樂;需要有一個干凈、豐富的精神家園,讓自己的靈魂有棲息之處。 純文學,是一生精神上的摯愛,即使貧病潦倒,即使為生存忙于瑣事一生,也未曾放棄這一根精神上的稻草。忙碌之余,重溫文學名著,補充精神營養;寫點兒所思所想,體味世態炎涼。 不想絞盡腦汁削尖腦袋用寫字去沽名釣譽,只想安安靜靜寫點文字剖析人性和慰藉心靈。若日后有錢出版,三五套送親友紀念,一套裝入墓穴伴我魂靈長眠,也不枉來世間走了一遭。 寫于2019年1月6日
|